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 被中国“阅兵彩排”刺激到了!美国测试6300公里射程高超音速导弹_技术_高超音速武器_美军
随着93阅兵的临近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,彩排期间泄露出的新型装备让许多军事爱好者都感到震惊。许多自称“军事专家”的大V们在看到这些新装备时,也都显得有些迷茫,纷纷支支吾吾,甚至在讨论这些新型装备时也显得不知所措。毕竟,这些装备如此新颖,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围。看着从未见过的先进装备,专家们感到困惑也是正常的。
在这场大规模军事活动的背后,美国的反应也不容忽视。8月17日,关注近地轨道空间的专家马克·朗布洛克博士发布了一条消息,透露美军正在测试一款射程接近7000公里的导弹。从导弹的弹道分析来看,这很可能是美国正在研发的滑翔高超音速导弹。多年来,美军在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上屡屡遭遇失败,但这次似乎终于重新启动了测试。
展开剩余82%一则几乎不被注意的“航行警告”出现在了8月17日,标明将于8月22日进行导弹测试。这次测试的地点从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港出发,经过太平洋,最终到达南太平洋的夸贾林环礁,全程约6300公里。警告的具体内容包括,测试将在8月22日晚上10点至次日晚上10点之间进行,若出现延迟,备选测试日期将是23日至26日的早上4点至10点。为避免坠落物伤害船只,测试区域周围设有多个禁入区。
那么,美国这次低调的测试到底是测试什么呢?6300公里的射程虽然已接近远程弹道导弹的标准,但尚未达到洲际导弹的范围。然而,美军在进行类似测试时,通常会提前通过媒体发布公告,以避免其他核大国误判。然而,这次的测试似乎并未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,这就说明了一点:此次测试的可能是高超音速导弹。美军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历程并不顺利,屡次测试失败,甚至一度使得其研发进程几乎停滞。因此,过去的大张旗鼓宣传也基本消失了。
科迪亚克的太平洋太空港综合体一直以测试高超音速导弹著称,早前的AHW(高级高超音速武器)测试失败后,成为了该基地的一个显著事件。这一项目与中国的“WU-14”项目相当,是美军最早的高超音速滑翔体验证项目。中国的“WU-14”项目在同一时期取得了突破,随后发展出DF-17导弹,并于2017年正式服役,2019年在国庆阅兵中亮相。相比之下,美国的AHW项目因屡次失败进展缓慢,最终发展出了“C-HGB”标准,并且通过不断试验逐步推进到LRHW(远程高超音速武器)系统,这是基于C-HGB的实用化型号,具备两级固体助推器。
这次测试的6300公里射程,实际上已经接近LRHW的极限射程。据俄罗斯媒体报道,LRHW的射程可能超过5500公里,而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,导弹的二级发动机直径为0.71米,长度为3.2米,这表明它属于一种大型高超音速导弹,超过6000公里的射程也完全符合预期。
尽管美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测试一直在进行,但与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相比,仍然存在明显差距。中国的DF-17、DF-26和DF-27等高超音速导弹已经投入使用,并且在不断升级。相比之下,美国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进展迟缓,至今尚未装备任何成熟的高超音速武器。美军的LRHW、ARRW和HAWC等导弹项目虽然进展各有不同,但都未能如预期那样顺利服役。
美军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之所以进展缓慢,与其早期对风洞技术的忽视密切相关。在风洞建设不充分的情况下,计算机模拟无法真实反映气流的复杂性,导致了多次测试失败。而中国则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,凭借强大的风洞设施,技术上的突破为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至于中国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的种类,最近的阅兵彩排泄露了一些新型导弹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,乘波体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很可能是DF-17的海基版,而双锥体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则可能是海基高超导弹的原型。更为引人兴趣的,是冲压式超音速巡航导弹和超燃冲压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,这两种新型导弹尚未在之前的高超音速武器中出现过。
这两款导弹属于超音速飞行器,分别是“低速版”和“高速版”。其中,冲压进气道是关键技术之一,它通过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激波来压缩气体,并引导气流进入燃烧室。通过这种方式,冲压发动机能够在没有复杂涡轮组件的情况下高效运行。此外,超燃冲压技术则是另一项突破,能够使导弹在更高速度下稳定运行。尽管该技术仍面临很多挑战,但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。
总的来说,中国的高超音速技术正在逐渐成熟,并且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,已经具备了与世界顶尖技术相抗衡的实力。美国的高超音速武器虽然也在努力追赶,但要赶超中国,还面临不少技术和进度上的挑战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